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九篇:龙虎相对 (第1/1页)
1626年夏,福州海口。 十余艘大明福船列队启航,船首高挂明hsE旗帜。这是魏忠贤钦命的册封使团,规模远b上次庞大,名义上「恩赐招抚」,实则要以声势压人。 消息很快传入台北。总统与国安会立刻评估: 这批船只若仅止於外交,尚可周旋; 若挟带武力,则可能是「试探X的军事威慑」。 基隆港的对峙 当明使船队抵达基隆外海时,早已被雷达捕捉。台湾派出两艘军舰与直升机环绕监视。 使团官员登岸时,目睹岸边林立的钢铁设施与军队,自心底发寒: 「此岛之强,远胜所闻……」 然而,他们仍旧奉诏而行,於会议上朗声宣读圣旨: 「天朝有命,封汝为海外都护,宜敬受天恩,岁岁入贡,以显忠顺。」 谈判桌上的角力 台湾外交部长冷静回应: 「台湾自立为国,不受册封。愿以平等身份通商,互利共荣。」 使节脸sE大变,愤然斥道: 「岂有蛮夷拒绝天朝?此等狂妄,必将自取灭亡!」 谈判气氛急转直下。台湾代表一言不发,却递上一份资料夹——里面是高解析度的航拍照片,清晰显示大明沿海军港的破败景象。 使节们面面相觑,额头冷汗直流。他们意识到,对方不仅有「天兵之器」,还能窥探大明内部。 军事威慑 谈判结束後,明使团返回船上,却惊见台湾军舰在港外演练—— 舰Pa0齐S,火光映红海面; 直升机低空盘旋,投放照明弹; 通讯频道中,冷冰冰的广播声传来: 「请注意,这只是演习。若挑衅,後果自负。」 明使团上下几乎心神俱裂,唯恐下一刻Pa0火就会降临。 奏报北京 数月後,这份使节奏疏送至北京,满朝哗然。 强y派痛斥台湾「蛮夷无礼」,再三请战。 谨慎派则指「其力不可测,不可轻动」。 实利派则暗暗盘算:若能偷得其技术,则大明或许能转危为安。 魏忠贤压下争议,冷冷道: 「暂且容忍,但须暗中觅得其虚实。」 结语 第二次使节之行,以失败告终,双方关系急速恶化。 明朝既羞且怒,却不敢妄动;台湾则藉此立威,昭告天下「我非附庸」。 然而,战争的Y影已悄悄笼罩海峡两岸。 在基隆军港,台湾将领对总统低声说: 「下一次,他们来的就不会只是使者了。」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